人社部:启动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培训,推动民生需求改善和就业提质扩容有机融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启动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培训,推动民生需求改善和就业提质扩容有机融合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对我们普通劳动者来说,提高技能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请问“十四五”期间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颜清辉: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摆在“四稳”之首,出台了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我们坚决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扩增量、稳存量、抓重点、强培训、优服务,全力确保就业大局基本稳定。
一是拓展岗位挖潜扩容广度。首次印发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我们把岗位细化到行业,把责任分解到部门,上半年已经释放岗位1224万个。各部门立足传统产业升级扩岗位,结合新兴产业培育拓空间。比如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实施以工代赈、重大项目带动超过760万个岗位;工信、文旅、体育等部门发展人工智能、冰雪经济都新增超过10万岗位。各地还积极扩大挖潜领域,比如浙江围绕先进制造、基建维护等开发岗位超过90万个。
二是加大政策减负稳岗力度。面对形势变化,坚持政策应对动手早、行动快。一方面,强化既有政策落地,推广直补快办,加大稳岗返还、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落实。另一方面,加快增量政策出台,启动社会组织吸纳毕业生扩岗补助,提高稳岗扩岗贷款额度,扩大社保补贴范围,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
三是提升群体就业帮扶精度。重点群体就业,是稳就业的关键所在,也是劳动者的冷暖所在。我们专门启动了三项行动:面向毕业生开展实名服务,离校前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向校园延伸,离校后对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1131”服务。面向农民工开展稳岗服务,强化输入地、输出地劳务对接,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面向失业人员开展集中帮扶,提供“就业政策、培训项目、市场岗位、招聘活动”四项服务,帮助相关行业企业失业人员及早就业。
四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度。有技能、好就业,技能高、就业好。我们把今年作为技能培训年,推出“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重点面向两个领域:一个是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出数字人才、先进制造等培训,开展新职业、新领域、新赛道培训。另一个是民生急需领域,我们启动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培训,推动民生需求改善和就业提质扩容有机融合。
五是保持就业公共服务热度。持续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密集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推出“小而美”“专而精”专项招聘,目前百日千万招聘已经收官,发布岗位超过1600万个,近期还将组织金秋招聘月。此外这个月还启动了就业政策宣传月,通过政策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到达率。
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抓好政策落实、服务提质,以最大努力做好就业这项最大的民生工作。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社保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就业一直是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刚才王部长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的就业情况,请问人社部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刚刚结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各位媒体朋友做了大量充分的报道,在这儿,我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大家对人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我先向大家通报“十四五”时期人社事业发展情况和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各项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工作主线,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推动就业、社保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这里,我重点介绍四方面的情况。
第一,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十四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大部署,因时因势出台一系列就业支持政策,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十四五”期间,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就业稳,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持续深化社保改革,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间,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基金支撑能力稳中有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第三,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动向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第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十四五”期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劳动者就业方式更加多元。我们不断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监察执法等机制,创新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导意见和相关指引指南,新建2300多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研究制订专门规章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全链条监管、超常规举措强化欠薪治理,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十四五”以来,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恶意欠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谋划和推动“十五五”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