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本届比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参与。经过3天角逐,106项赛项评比,348名选手摘得奖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国赛精选项目的金牌职工选手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时打通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认定的衔接通道,让技能人才有荣誉、有待遇。当前,人们对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趋向专业化精细化,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也专门设立了相关赛项。小编在现场发现,比赛不仅只是比技能熟练度,而是更加重视实用型。在2025年的比赛上,最火爆的赛项之一应当属育婴项目。赛场外围满了观众,与以往不同,2025年选手们也不再是单纯在操作台上进行婴儿的生活照料,而是有了更加生活化、真实化的场景。赛场上,一个个格子间按照真实居家场景布置。选手们按照流程,完成从上门拜访、婴儿互动、游戏设计、家长交流等系列服务工作。这次比赛创新引入会哭闹的智能化模拟婴儿,选手抱姿不对、饥饿都会有数据反馈,考验选手的回应性照顾能力,同时邀请了一些婴幼儿家长进行配合互动。育婴员的工作主要是针对0到3岁的婴幼儿家庭,开展科学喂养、护理和辅助早期成长等服务。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育婴项目裁判长张亚丽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高素质育婴员,市场需求对于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比赛中,不仅是比赛场景有了新变化,考核标准也更加细化。从这份评分标准来看,育婴项目一共有9个维度的考评,除了基本健康知识,服务技能等。2025年的比赛更加重视选手的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沟通技巧、交际能力。这样的变化也反映了行业从“单一照护”延伸到提供“医养教结合”的综合服务。从一线工人到金牌裁判 技能人才点亮未来。
本届技能大赛的3400多名选手,既有一线工人,也有院校老师。日趋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赛场上,“00后”裁判员姜雨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是我国首位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的选手。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农产品食品检验项目裁判员姜雨荷表示,参加技能大赛是改变她人生命运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几年前,姜雨荷还是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后来,她进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学习,并向世界技能大赛发起挑战。为了掌握复杂的化学理论知识,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学会写英文报告,她每天至少训练十四五个小时,有时候就是一个动作要练上成千上万遍。2022年11月,姜雨荷一轮过关斩将,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如今,她回到母校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成为这个学校最年轻的教师。 姜雨荷表示,他们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更是技能强国的建设者。她希望会有更多像她一样的青年人,投身职业教育,为技能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青春力量。

郭俊娜是一名有着近20年经验的“金牌月嫂”,2025年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技能比赛。她表示,一次次实操打磨,自己也得到了更大提升。

赛事落下帷幕,选手们的技能成长之路并未停止。他们有的回到创新创业一线,有的回到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选手董贵平表示,能够把学到的一些实际实操的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反哺给课堂,提升学生的理论储备以及实操的技能。